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是学校“双一流”建设继往开来的关键一年,也是学校“课程质量年”。今年学校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紧紧围绕“双一流”建设目标任务,持续巩固“十三五”期间的好经验好做法,强化统筹、优化结构、持续改革、内涵发展,为学校“十四五”事业发展开好局、起好步,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1.党的全面领导。以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为统领,以贯彻落实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为重点,统筹推进党的各项建设,切实把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和政治核心作用体现到办学治校的方方面面,保证正确办学方向,保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彻落实,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深入贯彻执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和民主集中制,不断提升学校领导班子办学治校的能力水平。
2.理论武装。持续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抓好校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及时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和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切实达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做到学懂弄通做实。着力抓好二级党委(直属党支部)、党员干部理论学习,强化对校内党委(直属党支部)中心组学习规范化、制度化的督导检查,创新党员干部学习方式方法、载体手段,切实用党的理论武装师生头脑。
3.党史学习教育。严格按照中央精神、省委要求和省委教育工委安排,抓好组织领导,认真制定实施方案,明确学习教育目标要求,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好专题学习、政治引领、专题培训、“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专题组织生活会等重点任务,以理论成果、实践成果和育人成果检验学习教育成效,切实达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的学习教育目标,努力走在全省高校前列。
4.基层组织和干部队伍建设工作。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认真落实普通高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完善和执行好院(系)党政联席会议、党委会议制度,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和学校加强党支部建设的措施要求,确保党建各项重点任务落到实处、党的各项建设取得新的进展。围绕庆祝建党100周年,组织开展好系列活动,进一步增强广大党员荣誉感、使命感和责任感。深化新时代党建“双创”,推进党建活动项目制,打造精品党建活动。认真落实党员教育培训规划,充分利用“三位一体”学习教育模式,切实提升党员干部教育培训效果。全年计划培训入党积极分子3000人左右,发展党员1850人。落实新时代好干部标准,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用好用活“三项机制”,分步骤分层次进行干部选拔任用,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
5.思想政治工作。紧扣“四真”、“三热爱”、“四个自信”工作主线,进一步深化和完善大思政工作格局,推动“三全育人”责任体系更加明确有效。对照“专职为主、专兼结合、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要求,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对标推动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使马克思主义学院切实担当起马克思主义办学底色的重要支撑。出台本科生思政课改革实施方案,培育一批课程思政精品课程和精品教材。
6.校内巡察工作。按照中央、省委和省教工委关于巡察工作的部署要求,成立巡察工作领导小组,加快构建校内巡察工作机制和制度体系。建立巡察干部人才库,培训巡察干部队伍。聚焦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全面从严治党,积极推进政治监督具体化常态化,启动学校首轮政治巡察,对校内4─6个二级单位党组织进行巡察,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学校基层党组织延伸拓展,推动院(系)二级党委“主体责任”、书记“第一责任”、“一岗双责”的落实。
7.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按照中央部署和省委、省纪委安排,强化监督执纪问责。聚焦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从严治党、高等教育的重要论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和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情况,确保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地见效。抓好对十四运会、残特奥会学校承办项目等重点任务的监督。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驰而不息纠“四风”树新风,认真开展专项整治,营造风清气正的育人环境。协助党委推动校院两级党委“主体责任”、书记“第一责任人责任”、班子成员“一岗双责”和纪委监督责任落实,充分发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协调领导小组职能,践行“四种形态”特别是用好“第一种形态”,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强化能力建设和规范化建设,认真执行《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监督执纪工作规则》《监察机关监督执法工作规定》,推进反腐败工作法治化规范化,加强纪检监察队伍能力建设,提升监督执纪水平。
8.意识形态工作。聚焦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坚持正本清源、守正创新、建管并举,深入学习宣传《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制定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条例》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完善宣传思想工作体系,广泛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始终做到理直气壮、旗帜鲜明。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安全责任制,修订《党委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进一步明确意识形态工作责任体系,确保意识形态安全。强化学校党委对网信工作的统一领导,加强网络安全知识宣传,提升师生信息素养,落实关键信息基础设施防护责任,提高网络综合治理能力。
9.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紧扣“诚信奠基、文化引领、全员参与、全方位提升”的工作思路,巩固全国文明校园复检成果成效,制定《2021年精神文明建设和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任务书》,深化文明创建“六大工程”,持续推动教风学风作风建设相互贯通。把创建成果不断转化为育人优势。评估总结和深化推动《文化建设规划(2014-2022年)》,评选表彰第三届校园文化成果,做好省级国家级网络文化成果培育和申报,建设一批优秀校园文化项目。出台“八五”普法规划,推动普法和依法治校实践相结合。
10.统一战线工作。以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为重点,加强党委对统战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广泛开展党的统一战线政策理论学习教育,制定《加强新时代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整治工作的实施意见》,引导党外知识分子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指导和支持各民主党派加强组织工作规范化建设,加强党外代表人士后备人才梯队培养,进一步凝聚好民主党派力量,发挥好党外代表人士的优势作用。持续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定期开展宗教工作专项整治和排查,加强民族宗教政策法律法规和工作实践学习培训,提升民族宗教工作规范化水平。
11.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和师德师风建设。围绕全面提升全体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师风水平,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和师德师风第一标准,坚持全面推进与突出重点相结合,分层分类开展教育引导工作。加强对全体教师的思想政治引领,培育弘扬高尚师德,强化教师的政治意识和立德树人责任,推进践行教书育人使命;充分发挥党员教师在思想政治、师德师风等方面的先锋模范作用,示范引领争做“四有”好老师,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结合开展课程思政等引导学生树立“四个正确认识”;协同推进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工作,加强思想引领和力量凝聚;重点抓好青年教师培养,加强思想教育引导和师德师风培育,促进青年教师全面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教书育人能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落实师德师风建设主体责任,将师德师风作为首要要求贯穿教师管理和职业发展全过程,教育引导教师队伍严格落实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和“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要求,切实担负起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使命和责任。
12.学生教育管理服务工作。紧紧围绕树立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把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贯彻到经常、日常,落实到具体的管理和服务细节当中,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强化学风建设,出台进一步加强学风建设实施意见。健全心理健康教育制度,进一步完善心理健康工作体系,分类做好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处置方案,提高识别干预和育心育德能力,切实提升心理健康教育质量。落实“保就业”、“稳就业”要求,构建精准就创业服务体系,力争初次就业率82%,年终就业率85%。完善资助育人工作机制和发展型资助工作体系,激发学生成长成才的内生动力。持续推进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举办学生工作论坛、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加强辅导员专业培训。
13.工会工作。充分发挥工会的桥梁纽带作用,通过多种形式通报学校重大决策部署,广泛征求教职工意见建议,及时上情下达、下情上达,充分凝聚共识,形成合力,推动学校重点工作任务落实。充分发挥工会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作用,增强教职工主人翁意识,健全教职工参与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工作机制,进一步加强对学校和院(系)工作的监督,为加强和改进学校工作提供有力支撑。充分发挥工会服务职能,结合党史学习教育,为教职工办实事、办好事,真正把工会打造成温暖人心的职工之家。
14.共青团建设。围绕发挥好党的助手和后备军作用,坚持党建带团建,广泛开展“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主题教育,引导广大团员听党话、跟党走。推进团学改革向基层延伸,进一步强化学生会(研究生会)、学生社团的政治功能和规范管理。持续巩固团的组织力凝聚力服务力,始终与广大青年师生在一起、与学生成长在一起、与解决学生成长问题在一起,关心、解决青年的现实问题和迫切需求。围绕助力青年成才,加强学生创业就业支撑体系建设,提升社会实践、创新创业、志愿服务等实践育人成效。
15.稳定安全工作。以贯彻落实国家总体安全观为指引,持续加强国家安全教育,夯实国家安全工作责任体系,定期分析研判稳定安全情势,健全完善稳定安全预警联动机制,提高网络舆情等突发事件应对能力。加强消防安全,坚持不懈推动消防隐患问题整改督查督办,切实消除各类消防安全隐患,确保万无一失。强化校园治安管理,常态化开展安全隐患排查、调处和整治工作,切实保卫师生安全,保卫学校正常工作生活秩序。以申报三级保密资质为契机,进一步健全学校保密工作体系。
16.深化改革工作。强化统筹管理,加强分类指导,推动“一院一策”改革方案优化升级。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持续推进人才培养、队伍建设、科学研究、学科建设等重点领域改革。推进校内制度“废改立”工作。进一步发挥高教研究在学校改革发展中的作用。
17.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工作。围绕办学定位、发展目标进行战略谋划。按期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探索规划任务年度落地机制,确保能落地、可检验。强化学科优势和特色,加强一流学科“特区”建设,推进地质学“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全力推动考古学进入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行列。做好第五轮学科评估后续工作,力争实现学科评估A类学科“保二争四”。编制学科建设专项规划,优化学科建设目标体系和绩效评价机制,构建“方向-团队-平台-集群”一体化学科生态体系。积极推进学科交叉融合,以人才和平台建设为支撑,建立人才、平台与科研有效结合的联动机制,培育新的学科增长点。建设“大健康”学科共享平台,推动“生物生态”、“医药卫生”、“食品安全”等学科交叉融合。
18.师资队伍建设工作。以人力资源建设和开发为核心,强化全员人才观念,推进全员岗位管理、全员合同聘任。加强入口管理,完善人才聘任、管理、考核、分配机制,建立规模适度、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开展教师队伍入职型、提升型、强化型培训,逐步实现青年教师全链条培育。完善科学评价体系,实施聘期考核制度,加强考核结果运用,进一步强化绩效分配的导向作用,健全人员退出机制。持续优化博士后队伍结构,师资博士后比例达到在站博士后60%以上,力争博士后基金获批数量稳居全国前列。
19.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坚持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人才工作,用好用足国家人才政策,进一步完善人才育引机制。夯实院(系)人才工作主体责任,实行人才工作目标责任考核。重点育引学科紧缺急需的优秀青年人才,力争新增国家级人才不少于20人、省部级人才不少于50人。建立健全高层次人才岗位管理和考核体系,推动形成人才工作全方位支持体系。
20.本科教学工作。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全方位提升生源、培养、课程、教材质量。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建立专业退出机制。推动成立本科生院,加快建设与新时代人才培养需求相适应的教学管理体制机制。制定学校《关于深入开展“课程质量年”的实施意见》,推进大类招生,深化“专业分流、专业准入准出、多元培养”人才培养机制改革,修订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推进多元化学业考核评价体系与教考阅分离改革,力争1-2个专业入选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启动首批国家级和省级“新文科”建设项目申报,抓好一流本科专业和工程专业认证,力争5-8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10门左右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获批2-3部国家级优秀教材、10项左右省级教学成果奖。
21.理工类科研工作。探索建立质量和贡献为导向的科研评价机制。推出科研管理人员素质提升工程。打造科技成果转化专业化服务机构,探索市场化技术转移机构运行模式。以地学为引领,整合相关学科筹建地球系统科学基础学科研究中心。实施团队培育计划,布局跨学科交叉研究方向、团队、平台,探索交叉研究成果共享机制。力争获批国家级科技计划项目130项、国家级重大重点项目5-8项、省部级一等奖及以上科技奖励3项。力争理工类科研经费到款3.6亿元。实现军工保密资质获批,争取大额军工项目。推动省部共建西部能源光子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筹建。争取中国-中亚人类与环境“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进入国家建设名单。持续推进“111”引智基地建设。围绕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搭建研究平台,设立西北大学榆林碳中和学院,与生态环境厅共建碳中和研究院,与西安市气象局共建西安气象科技研究院。
22.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工作。积极构建哲学社会科学科研分类评价体系。争取获批国家级社科基金项目37项(重大重点项目3-4项)。力争人文社科类科研经费到款4100万元。推动在中东地区形势与战略应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与西部大开发新格局等领域产出具有重大影响力的智库成果。确保1个教育部重点人文社科研究基地和4个省级重点研究基地顺利通过评估。新增1-2个省级社科研究平台。力争获批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40项以上(一等奖10项左右)。围绕庆祝建党100周年和党史学习教育,召开高水平学术研讨会,努力取得有标志性的学术成果。进一步规范学校虚体研究机构管理。
23.学位与研究生工作。制定《关于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意见》。持续提高生源质量,全面开展博士研究生“申请-考核”制招生,加大“硕博连读”、“直博生”招生比例和硕士推免生接收力度。强化导师责任,实行导师竞争上岗、动态管理。完善研究生培养机制,建立多元学业评价机制和分类评价体系,坚决杜绝学术不端行为。健全博士研究生分流退出机制,加强中期考核,加大分流淘汰力度。做好新一轮学位授权审核工作,力争获批1-2个一级博士或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提高研究生就业质量,加强专业学位实践基地建设,推进产教融合,强化职业资格培养,提升研究生就业创业能力。
24.采购与招标管理工作。做好采购招标服务,完善采购招标制度,强化运行机制。采购工作规范有序,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工作程序,确保公平、公开、公正。提高工作效能和采购服务效率。建立采购管理风险防控机制,加强廉政建设。探索采购服务新方式。
25.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工作。做好实验室建设规划,推进实验基地、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虚拟仿真实验中心建设,构建实验育人新模式,科学布局教学科研实验平台构建实验室综合管理体系,建立实验室综合效益考核评价机制,促进学校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平台建设,提高仪器设备使用和产出效益。构建安全信息化黑匣子工程,守住安全底线。
26.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以获得一定的外事审批权为契机,优化外事审批工作流程,有效规范出国(境)管理。推进中外合作办学,完成中英合作办学项目评估、中意合作办学机构申报、泰国罗勇中学孔子课堂申报工作,力争完成泰尔梅兹国立大学孔子学院申报工作。创新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国际交流合作模式,激发院(系)动力,充分发挥无行政级别外事副院长作用,拓展实质性的国际交流合作项目。推进“留学西大”品牌工程,推进国际汉唐学院和中亚学院建设。
27.国内合作和校友工作。围绕提升学校影响力和导入外部资源,统筹做好政府、企业、社会、校友四种资源的开发利用。积极争取社会捐赠。重点推进西北大学西安电影学院和南海研究院建设,争取将电影学院建设列入省“十四五”规划文化发展重大项目。点对点、有温度地做好校友工作,创新校友反哺母校的通道。全面启动120周年校庆筹备工作。做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加大对帮扶区县乡村振兴规划编制的指导力度。做好现代学院转设工作。
28.审计工作。聚焦部门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完善治理、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等,加强对不合理财务收支问题、不合规财务报销行为的审计,切实推动整改、经济责任追究。规范各类财务主体行为,重点做好工程建设项目审计,做好体育馆工程项目审计。
29.财务和资产工作。坚持“增收节支、平衡预算、有效管理、有保有压”的思路,推动财务资产工作提质增效。多渠道筹措资金,积极争取政策和资金支持,力争全年收入18.8亿元。根据中央“过紧日子”的要求,压缩支出规模,进一步压缩一般性支出,严格控制资本性支出,盘活存量资金,用好增量资金,实现预算平衡。调整支出结构,调整预算分配机制,保障人员、基本运转等重点工作经费,压缩不合理开支,实现有保有压。加强财务监督,完善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健全绩效与资源配置挂钩机制。建立边界清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的资产管理机制,实行资产授权承诺管理,提高资产使用效益。
30.基本建设工作。做好现有基建工程项目建设,确保规范安全、保质保量,不产生遗留问题。做好十四运会、残特奥会相关项目改造提升工程。
31.信息化建设工作。积极探索信息化建设新模式,推进“智慧校园示范校”建设,增强良好体验度。重点推进“网上办事大厅”、“移动校园”、“办公自动化”等平台的功能拓展,开展在线教学平台建设。以学科、财务、教学、学工等数据应用为牵引,推进数据治理工作,提高校级核心数据库服务能力,不断强化网络信息安全管理。
32.离退休工作。实施“夕阳红”工程,进一步发挥好老同志在教书育人、科技创新、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的作用。以有温度、有感情的服务提升离退休老同志的满意度,推动生活设施适老优化,重点做好高龄孤寡、空巢老同志结对帮扶和离休人员、老党员及病困老同志关心关爱工作。
33.新村改造工作。深化与政府联系,与碑林区政府共同推动“文化西大—中国文化名片工程”项目,优化规划建设方案。做好政策宣传、解释和引导,积极推进新村改造相关工作。
34.经营资产管理工作。围绕工作职责和核心职能,做好资产的管理和运营,稳妥推进所属企业体制改革,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创新驱动引领产业发展的经营管理体系。强化与相关单位协作,创造新的业务增长点。
35.后勤工作。积极推进后勤社会化改革,逐步降低成本、提高质量、提升效率、改善体验。理顺后勤经费预算和管理流程,完善“管家+社会化”后勤服务保障体系。规范合同管理、经营性服务保障用房管理,以及外聘人员的管理和使用。建设公房信息管理系统,建立校内房产资源数据库。申报加入全国百所“零碳校园”计划。完成朴园餐厅建设。加强学生生活导师团队建设,配合成立学生社区自我管理委员会。做好研究生公寓东区启用准备工作。
36.全力做好十四运会、残特奥会承办项目服务保障工作。优化工作机构,制定工作方案,明确责任分工,加强校内外沟通与协调,全力做好赛事组织、安保、志愿服务,重点做好经费保障和财务收支审计,确保节约高效办会,展示西大形象,做出西大贡献。
37.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认真落实疫情防控要求,严格落实防控责任,在总结巩固前期防控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工作措施,科学有序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为师生员工接种新冠疫苗,力争达到政府要求的接种率。
38.保障支撑体系建设工作。完成长安校区图书馆的文化提升工程和太白校区图书馆的环境改造工程,新建一批特藏和西大文库,提供特色增值服务,打造“书香西大”文化品牌。开展科普、研学、展陈等活动,彰显博物馆文化品牌,力争实现博物馆定级。提高档案信息化建设水平。加强出版运营管理,出版一批精品力作。统筹做好期刊管理,力争1种期刊获得优秀等级,力争获得“三秦卓越科技期刊”资助。完成太白校区校医院升级改造,推动桃园校区医务室上半年开诊。完善体育场馆基础设施和服务管理体系。继续支持附属中学、小学、幼儿园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基础教育服务保障能力。稳步发展继续教育学历和非学历教育,做好干部教育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