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年度工作计划

首页 -- 信息公开项 -- 基本信息 -- 年度工作计划 -- 正文

西北大学2019年工作要点
作者:        发布时间:2021-09-02        阅读量:

2019年是学校党建质量年、改革升级年、学科加速年,学校总体工作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瞄准“双一流”建设目标,聚焦学校发展的重大关键问题,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全面升级综合改革,全面推进学科发展,不断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一、旗帜引领,提高党建工作质量

1.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把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作为办学治校的根本保证,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启动校内巡察工作,切实把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和政治核心作用体现到办学治校的方方面面,管好办学方向、把好发展全局、做好重大决策、抓好贯彻落实。

2.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抓好党的各项建设。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抓手,统筹推进党的各项建设,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

政治建设方面,深入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制定贯彻意见的具体措施,修订党委会议制度、校长会议制度,进一步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思想建设方面,强化理论武装,分级分类抓好领导班子、党员干部和师生员工的理论武装,抓好校院(系)两级党委理论中心学习组的学习,做到学习内容、学习纪律、学习目标“三个明确”。紧紧围绕“学懂”“弄通”“做实”要求,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真正做到学深悟透、融会贯通、真信笃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落实“三全育人”工作责任体系,全面落实学校工作方案,推动“大思政”格局不断形成。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加强思政理论课建设,发挥好主渠道作用,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形成西大做法。健全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体制机制,讲好师德故事,制定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实施细则,切实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组织建设方面,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以突出政治功能为着力点,落实党建工作重点任务,深入推进新时代党建示范创建和质量创优工作,全力抓好基层组织建设。加强院(系)党委建设,充分发挥院(系)党委在办院治院过程中的政治核心作用,在制度上做好党政联席会、党委会、院(系)办公会的权力和责任的划分与衔接。推动党支部规范化建设,贯彻党支部工作条例,严格落实各项管理制度,保证基层党支部规范化运行。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以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为目标,在“选”“用”“管”“育”各方面,把好干部的标准落到实处。在“人才强校”战略上,把优秀干部队伍的建设作为重要工作内容,积极推进干部队伍年轻化。

作风建设方面,强化党员干部的担当作为意识,把“担当作为”作为评价干部履职尽责的重要标准。深入开展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集中整治,针对新苗头、新问题及时出台新举措,抓早抓小,让作风优良成为常态。

纪律建设方面,持之以恒正风肃纪,认真贯彻落实中省纪委三次全会部署,开展贯彻落实中省重大决策部署专项督查。紧盯不敬畏、不在乎、喊口号、装样子问题,紧盯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紧盯重要节点,紧盯关键少数,从严查处违纪违规案件。利用典型案例推进警示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着力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着力整治师生身边的“微腐败”,着力减存量遏增量,着力常监督长监督。加大监督执纪问责力度,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强化纪律执行。

3.建立责任落实和责任追究机制。准确把握“主体责任”“第一责任”“分管责任”“监督责任”“一岗双责”责任的工作内容、相互关系和落实要求,探索建立“主体责任”“第一责任”“分管责任”“监督责任”“一岗双责”的责任落实和责任追究机制,把责任落实从制度层面固化下来。

4.提升精神文明建设水平。按照“诚信奠基、文化引领、全员参与、全方位提升”工作主线,升级工作思路,持续巩固和提升全国文明单位和全国文明校园建设成果。把“三风建设”作为巩固全国文明校园建设成果的重要内容,推动教风、学风、作风建设相互贯通、协调推进。

5.加强意识形态工作。围绕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要求,坚持正本清源、守正创新,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进一步增强意识形态工作的凝聚力和引领力。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严格执行管理制度,定期开展意识形态研判、自查自纠,加强对各类论坛、讲座、报告会等宣传思想文化阵地的管理。

6.加强民主监督、民主管理。制定党务公开实施方案,继续推进党务、校务信息公开,完善机制,创新方式,做到全面公开、全面监督。落实教职工代表大会规定,推动教代会提案、意见落实工作。加强学校和院(系)民主监督和民主管理工作,建立院(系)务公开体系,让广大教职工全方位、多层次地参与学校和院(系)事务。支持民主党派参政议政,坚持定期向民主党派通报学校重大事项,及时听取意见建议。发挥老同志关注和推动学校发展建设的积极作用。

二、改革升级,持续激发事业发展动力活力

7.深入贯彻中省改革决策部署。全面贯彻落实中省关于深化高等学校综合改革的意见要求,抓住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持续加大改革攻坚力度,切实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不断为学校事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8.着力解决改革共性突出问题。深化“一院一策”改革,加快改革步伐,着力解决“一院一策”改革过程中存在的机制不完善、整体推进缓慢、动力不足等方面的共性突出问题。切实发挥先行改革院(系)的示范作用,推进生命学院、地质学系、经管学院、化材学院等四个院(系)改革升级,推动其余院(系)不折不扣实施好改革方案,力保改革实效。推动院(系)去行政化,切实激发内部活力和动力。

9.深入推进大部制改革。深化学科交叉融合,完善运行机制,切实推动学部在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培育重大成果中发挥积极作用。组建地学部等,积极培育新的学科增长点。

10.深化职能部门管理改革。坚持管理重心下移,落实服务清单,推进职能部门精准对接院(系)“放管服”改革。理顺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推进国有资产管理改革。做好业财深度融合,全面实施会计制度改革。完善单位考核办法,修订绩效工资分配方案。修订完善职称评审办法。探索开展编制外人员职称评审工作。深化教师职称评聘机制改革,探索“教师预聘+长聘评聘”新体制。

三、内涵发展,推进学科加快建设

11.扎实推进一流学科建设。聚焦第五轮学科评估和新一轮“双一流”遴选,全力做好地质学、考古学一流学科特区支持和保障工作。积极培育优势特色学科,形成一流学科建设梯队,创新学科建设协同发力机制,探索建立“学科建设目标责任制”,形成学科建设合力,推进学科建设加速,为实现A类学科“保二争四”目标夯实基础。结合学科评估与一流学科建设,开展学科对标分析和动态监测,为学科建设单位提供精准指导。

12.加强学科内涵建设。优化学科结构,实施学科方向再凝练工程,构建“学科方向—学科团队—学科平台—学科集群”一体化学科发展体系,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创新学科项目管理模式和学科绩效评价体系。做好生命科学与医学大型仪器平台、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基础平台等筹建工作。做好医学学科建设工作。

13.拓展学科发展空间。争取省部共建经费与政策支持,联合做好“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项目建设工作。推动与省发改委合作协议的落实深化,争取政策经费支持。加强与国内外第三方评价机构合作,不断提升学校和学科的社会影响力及学科声誉。

四、注重根本,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14.全面推进完全学分制改革。坚持“一院(系)一方案、一专业一方案”,完善本科生“专业分流、准入准出”的专业选择机制。深化课程内涵建设,推动教学方法方式改革,建立适应完全学分制要求的教务管理系统与教学评价考核机制。

15.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全国高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在职称评审、奖励评价等方面,进一步完善政策机制,调动教师投入教学的主动性、积极性。

16.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对标“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等国家计划,以“本科教育质量提升计划”为抓手,加强教学成果奖、精品在线开放课程、金课等项目培育遴选工作。优化调整本科专业结构,建好省级“一流专业”,推进工程教育认证工作。强化实践教学,提升学科竞赛水平,逐步完善“双创”教育体系。

17.深入开展招生模式改革。推进完全学分制下的专业大类招生。夯实院(系)包干招生宣传政策,组织知名教授学者宣讲团,开展吸引考生报考我校的定制化讲座。加快优质生源基地建设,优质生源基地突破100所。加大研究生招生宣传力度,扩大博士研究生直博、硕博连读、“申请—考核制”实施范围和非公开招考选拔比例。扩大硕士研究生优秀生源储才计划、调剂计划,加大推免生接收力度,持续提高生源质量。

18.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优化学位点结构,推动新增学位点建设,培育专业学位博士授权类别。制定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考核实施细则。完善研究生培养管理体系,继续实施研究生质量提升工程,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应用实践能力。

19.加强教育教学条件信息化建设。构建面向智慧教学的信息化基础平台,推进现代化考试系统和标准化考场建设。开展在线课程建设,提升国家级在线课程数量。开展智慧“三创”空间基地建设和学生活动场地智慧化建设,提升育人环境现代化水平。

五、精准发力,开创人才工作新局面

20.加大人才育引力度。围绕院士、社科名家工作室建设,健全柔性引才引智机制。加强校级人才项目投入和孵化,实施高层次人才培育计划,精准培育优秀青年人才。突出“高精尖缺”导向,建立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的人才评价体系。加强高层次人才的考评管理,出台高层次人才考核管理办法。加强海外宣传和招聘力度,发挥海外引才引智工作站作用,举办“丝绸之路青年学者论坛”。力争新增国家级人才30人,省级人才50人。

21.提升人才发展服务水平。建立5个名师工作室,充分发挥名师示范带动作用。加强新入职教师岗前培训,开展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海外研修,完善校领导与青年教师沟通交流平台。探索推动职员制改革。拓宽用人渠道,探索和完善非教学科研人员补充途径和退出机制。做好人才引育后服务保障工作,确保人才引得进、育得出、留得住、用得好。

22.拓宽师资选聘渠道。加大教师选聘引进力度,提高选聘质量,探索教师退出机制,保持队伍规模稳定高质量增长。完善博士后管理制度,严格博士后入站标准,进站博士后120人左右。举办博士后论坛。吸引更多优秀博士后,提高博士后在师资队伍补充中的占比。

六、创新模式,打造西大特色科研体系

23.构建全链条式科技创新服务体系。继续推动科技工作改革升级,全面深入实施1.0版科技创新引领工程和2.0版紫藤计划,推出3.0版“登峰计划”,催生更多重大成果,提升科技工作“高原”,促进“高峰林立”。加快大科学装置立项工作,为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提供源头供给。围绕大平台—大团队—大项目—大成果,创新科技服务工作机制,建立“任务清单”和“团队清单”。继续推进“三个三”科技服务模式。对标第五轮学科评估和一流学科建设标准,制定服务院(系)清单,分析问题,找准短板,寻找突破,夯实任务。组建科研交叉创新团队和前沿交叉研究中心,培育标志性大成果。

24.强化哲学社会科学组织研究。做好第五次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评估准备工作,确保西部经济发展研究中心顺利通过评估。推进现有3个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备案中心的建设工作,力争进入正式建设行列。抓好国家级重大项目培育和一般项目孵化工作,依托“孵化机制”提升高级别项目产出率。出台科研成果分类评价方案。加强高水平智库建设,提高智库影响力。

25.提升科研产出能力。力争国家基金等科研项目总量持续增长,获批国家项目160项以上,其中重大、重点项目11项,科研经费到款2.5亿元。力争获省部级及以上奖励13项以上,获批省部级以上科技创新基地5-7个,新建地方(企业)科技工作站3个。

七、狠抓落实,强化学生工作一体化格局

26.提升“树魂立德”育人工程质量。实施“学以立德,才以润德,文以养德,行以践德”成长计划,举办100场成才报告会,培育100个优良学风建设集体,做精100部线上线下优秀文化作品,开展100次劳动实践活动。举办“励志青春、感恩祖国”系列活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加强网络文化风向引领,举办“易班”网络文化节,推动学生网络文化工作室建设,构建大数据融合、服务互动体验的“易班”网络工作矩阵,营造清朗的学生网络社区空间。开展“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试点工作。

27.精准对接完全学分制下学生管理模式变革。统筹设计完全学分制下学生教育管理、综合评价、荣誉体系的整体架构。充分发挥院(系)在学生思政工作的主体作用,构建学生社区育人新阵地。打造集事务办理、发展咨询服务于一体的一站式学生事务与发展中心。推进学生需求导向的精准化资助和社会需求导向的精准化帮扶。着眼国家战略需求和现实需要,开展系统化就业创业服务。坚持心理疏导、人文关怀双向并轨,促进心理育人协同联动。

28.切实增强辅导员队伍工作效能。出台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实施意见,建立“双线晋升”通道,优化辅导员队伍建设顶层设计。强化培训,利用好素质能力大赛等平台,提升辅导员专业水平和职业素养。加强辅导员工作室建设,探索辅导员工作坊路径。试行辅导员队伍和院(系)学生工作模块化管理与考核。

八、扩大开放,深化国内外交流合作

29.深化国内合作。建立立体化的校友工作体制机制。召开校友工作会议。加强已签约项目的落实与组织协调,重点推进与省内各地市的合作。完善学校理事会工作机制,进一步拓展与理事会成员单位的各类合作,提升学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显示度。注册并规范管理基金会,加大办学资源吸纳力度。完善“玉兰奖”评选程序,举办秩年校友返校暨校友日活动。筹备成立留学归国人员联谊会。完成“三网合一”校友平台建设。

30.积极完成脱贫攻坚各项任务。抓好扶贫培训、示范基地实体项目、志愿服务3项常态化工作,聚焦教育、民生2个重点领域和社区学院实体化建设,保持“全员参与、综合施策”的良好帮扶态势。

31.加强国际合作交流。对标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学校国际交流的缺项短板,列出清单,精准施策。新增8-10所开展实质性交流合作的高水平海外合作院校,争取与意大利萨兰托大学合作申办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积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地区开展教育交流合作。继续选派中青年教师赴海外高水平大学交流访学。选派资助在读研究生120人以上赴境外高校交流学习90天以上。新招150名来华交流90天以上境外生。尝试推行本硕博国际学生招生面试全覆盖机制。出台港澳台学生管理办法。培育学校国际教育的特色品牌,加强国际汉唐学院建设。

九、从严治校,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32.推进管理信息化。完善智慧校园顶层设计方案。实施基于人工智能的智慧校园试点示范项目。启动校级数据治理体系建设,提高学校基础数据库建设质量和服务师生、校友水平。全面开展校级数据治理,不断拓展跨部门公共平台的功能和应用范围,打通信息孤岛,促进数据共享。完善一卡通、站群、校园信息门户等应用基础平台,启动超算系统建设,完成校园网升级改造、云平台扩容等项目。

33.加强财务审计工作。推进项目库建设工作,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全面启动完全学分制收费管理。抓好常规审计,不断绷紧政策“红线”,明晰经济活动“底线”,切实发挥审计监督和免疫作用。

34.加强制度体系建设。继续做好规章制度的废改立工作。坚持教授治学,细化学术委员会议事细则,健全以学术委员会为核心的学术治理体系,完善校院(系)两级学术委员会联系机制。

十、提高标准,增强服务保障能力

35.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完成综合训练馆、博硕士学生公寓和生命科学类实验教学楼建设。完成东西学楼、30-32号教工公寓楼周边绿化工程和西北区供电项目建设。推进能源化工大楼、宏观经济大楼、体育馆、历史考古大楼、地质大楼、化材楼扩建、学术交流中心、郭杜大学城学校教学楼等项目建设,启动桃园校区人才引进公寓项目的前期立项工作。按期完成长安校区新建楼宇市政供暖工程。完成贾平凹文学馆建设。实质性推进桃园校区电梯加装工程。

36.积极推动“文化西大—中国文化名片工程”建设。围绕“文化西大—中国文化名片工程”,争取在项目立项审批、实施主体、详细规划、融通资金、风险评估、房屋鉴定等领域取得新的突破。

37.优化后勤服务工作。以公房管理改革为重点,推进后勤管理体制改革。做好太白校区、长安校区教学楼、办公楼调整搬迁,搬迁后公共教室的调整改造等工作。统筹推进校内会议室、报告厅信息化管理。完成礼堂西耳房维修改造、化工楼北侧仿古房等改造工作。完成长安校区图书馆中央空调升级改造。完成部分校园景观提升改造工程。

38.做好校园稳定安全工作。开展校园安全隐患排查整改专项工作,加强重大决策稳定安全风险评估工作,做好敏感关键节点稳定安全值班备勤,做好校园反恐维稳、扫黑除恶工作。加强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完成校内重要信息系统等保密定级工作。

上一篇: 西北大学2020年工作要点

下一篇: 已经是最后一篇!

信息公开受理

地址:西北大学长安校区5号楼527室
电话:029-88308002
邮编:710127

  • 官方微信

  • 移动校园

Copyright 2021 Northwest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 西北大学信息公开网版权所有